古瓷收藏中最为神秘的"传世哥窑"
发布时间:2018/8/7 来源: 作者:贡丹

古瓷收藏中最为神秘的“传世哥窑”
评点“南宋哥窑米黄釉水仙盆”
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、科技进步的朝代。在历经九位帝王的152年间,南宋在中国古瓷发展史上,留下了最为神秘的“传世哥窑”。今借评点“南宋哥窑米黄釉水仙盆”,让我们共同探秘哥窑。
一、“哥窑”
1.“哥窑”之谜。在中国古瓷中,最为扑朔迷离的就是哥窑。哥窑之谜谜在哪里?
其一、至今没发现哥窑窑址。清人许之衡《饮流斋说瓷》释云:章氏兄弟哥窑。但传世的宋代哥窑,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,按理应出自官窑,如何能出自章氏兄弟的民间私窑?后经化学成分化验,确实非章氏兄弟哥窑所烧形制。有研究者推断,哥窑应出自南宋修内司官窑,当属官仿哥,只因当时官窑对民间保密,弃窑时作了处理。不管怎么说,哥窑窑址迄今未能发现,则成中国陶瓷史的悬案。
其二、哥窑的文献缺少定论。“哥窑”名列宋代五大名窑,但宋代却无片言只语的记载,自元代《至正直记》中始有哥窑之说。可虽有哥窑之说,却难有自圆其说:一方面哥窑的文献常是一鳞半爪,零零碎碎,缺少系统的阐述;一方面已有的文字阐述,却与发现的哥窑古瓷每每互相矛盾。
其三、传世的哥窑鲜有相同器型。在传世的古瓷中,有相同的形制,这很正常,唯独哥窑瓷器,却几乎没有相同的物件。
至今哥窑仍迷雾重重,这也让哥窑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,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,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。
2.“传世哥窑”。宋代哥窑制造精湛,清乾隆帝尤喜,曾欣然做诗赞云:“铁足圆腰冰裂纹,宣成踵此夫华纷。” 宋代哥窑备受后世青睐,元、明、清历代仿制者颇多,且各有风格,元代俗称哥哥窑,明清称为仿哥窑或哥釉。但不论怎么仿制,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同日而语。为区别于明、清文献中所记载的哥窑(龙泉章生一窑)和仿哥窑,后世鉴赏家对宫中名为“哥窑”的传世品,则称其为“传世哥窑”。
3.极为稀罕。若说哥窑之稀罕,那得从7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做研究时,不慎将一件一级乙等文物南宋哥窑葵口盘破损为六瓣,引起了文博界、收藏圈极大的关注说起。
此盘非故宫亲生,乃是1970年10月,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附近的农民平整农田,意外发现一座古墓,时值“文革”期间,竟没发生哄抢盗掘,而主动报告给文物部门,经考古考证得知,此墓主人是明代开国功臣汪兴祖。经几天发掘,清理出随葬器物74件。故宫博物院主动提出,用一堆明清瓷器(现在拍卖,估价过亿)来交换其中的两只官哥类型窑盘。而这只意外破损的盘子,就是当年从南京市换走的两只盘子之一。后经研究,虽把其划入元末“晚期哥哥窑”,尚能列一级文物。若真品哥窑传世,无疑更弥足珍贵。
现传世哥窑瓷器总数才百余件,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台北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,以至哥窑残片,皆被视为珍稀之物。
二、“传世哥窑”特征
任何事物都有独特的特征,把握住事物的特征,方能把握事物的本质。“传世哥窑”的主要特征有四点:
一是“酥油”釉面。哥窑胎色调丰富多彩,有紫黑色、铁黑色、米黄、粉青、奶白诸色。釉色以炒米黄、灰青多见。釉为失透的乳浊釉,釉色宝光内蕴,釉面犹泛“酥油”般的光泽。
二是“金丝铁线”。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,尤以以“金丝铁线”为典型,即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、黄色裂纹。或重叠犹如冰裂纹,或成细密小开片,纹片多种多样,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、黑蓝纹、浅黄纹、鱼子纹;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、梅花纹、细碎纹、大小格纹、冰裂纹等,总名为百极碎。或“龟子纹”。明代《格古要论》中有这样的描述:“哥窑纹取冰裂、鳝血为上,梅花片墨纹次之。细碎纹,纹之下也。”
三是“攒珠聚球”。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,最厚处甚至与胎厚相等,釉内含有气泡,如珠隐现,犹如故通称“聚沫攒珠”般的美韵,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。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《元明清瓷器的鉴定》一文中说,官、哥釉气泡密集似“攒珠”,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,满布在器表上,这类特征不易模仿。
四是“紫口铁足”。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,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,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,由此,可以 概括出故有"紫口铁足"之说,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。哥窑底足颇为特别,还在于圈足底边狭窄平整,非宽厚凹凸,足内墙深长,足外墙浅短,用手指难以提拿。
三、此物当歌处
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南宋哥窑米黄釉水仙盆”,高6.8厘米,口径22厘米,镶铜口。椭圆形盆,深壁,平底凸出窄边稜,四云头形足,器身内外施米黄色釉。那这件形制,当有何可圈可点?
一是形制优美。此“哥窑水仙盆”温润素雅,色泽柔和,特别是椭圆形的性制线条优美,是宋人所欲追求的美感。
二是开片上品。在哥窑釉面网状开片,上等为“金丝铁线”“梅花片墨纹次之。细碎纹,纹之下也。”此“哥窑水仙盆”通体布满了深褐色和浅黄色的大小开片,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开片被古人称为“金丝铁线”,当为哥窑中上品。
三是形制独特。古瓷当中,哥窑最为神秘,每件哥窑形制都不规则,都独一无二。此种椭圆形的“哥窑水仙盆”,无疑是唯一一件。世人见都未见,“后仿”、“高仿”,又向何仿制?
四是“传世哥窑”。此件哥窑古瓷,当为宫廷旧藏,传世极为少见,实乃有别于明、清的哥窑、仿哥窑,当为宫中“哥窑”的传世品,也是后世鉴赏家所称的“传世哥窑”。
或许,中国收藏界的水太深,制假水平太高,骗子太会行骗,以致在行内讲起一件精品古瓷,很多人尽管从没见过这件形制,但条件反射般,脑袋摇的像拨浪鼓,那是一口咬定是假货!若说为什么是赝品?他什么子午卯酉也讲不出来,却能滔滔不绝的给你讲:谁谁造出了赝品古瓷拍卖出高价,谁谁买通鉴定师给出了“真鉴定书”等等,真是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,无知比知识更添自信!
对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南宋哥窑米黄釉水仙盆”,又当作何评说?